信兰成早年是一名田径运动员,1979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,主修田径。毕业后,他进入了体育系统,虽然起步较慢,但逐渐站稳了脚跟。1997年,他被任命为国家体委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首任主任。当时,中国篮球正处于职业化的初期阶段,信兰成的主要任务是协调赛事和推动篮球发展。
在他的领导下,国内篮球逐渐稳定。中国男篮稳居亚洲强队,且在奥运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2003年,他调任北京奥运组委会体育部部长,并在2008年奥运会上担任火炬手,顺利完成了这次具有象征意义的任务。奥运会之后,信兰成短暂回到篮球管理岗位,2009年1月升任中国篮协副主席,并再次出任篮管中心主任。此时,中国男篮刚刚在北京奥运会上打进八强,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篮球将在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。然而,正是从这一时刻开始,信兰成的改革措施却让中国篮球的局势发生了变化。
信兰成的主要目标是让国家队尽快强大,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举措。他首先从国内联赛入手,减少了常规赛的比赛轮次,从50轮砍到34轮。这一举措的初衷是为了给国家队提供更多的集训时间,让球员能更专注于备战。然而,减少比赛场次的后果却让球员的比赛机会变少,对抗强度也有所下降,新人得不到足够的上场时间,中生代球员的经验积累也变得缓慢。此外,俱乐部的收入大幅缩水,赞助商因为赛事质量下滑而减少了投入,最终导致整个联赛质量下降,成为了国家队的附庸。
展开剩余67%除此之外,信兰成还频繁更换国家队主教练,带来的结果是国家队战术体系不断变动,球员们难以适应。2008年奥运会后,带队进入八强的尤纳斯被替换为郭士强,郭士强执教一年后又被邓华德取代。邓华德带队征战伦敦奥运,虽然成绩一般,但他也被替换为扬纳基斯。短短几年内,国家队经历了四任主教练,球队的战术体系频繁更迭,球员们刚刚适应了一套战术,新的主教练又重新开始教学。这样的频繁更换让国家队缺乏稳定性,球员的状态也出现了起伏。
信兰成还加强了地方体育局对俱乐部的控制,限制了职业化的自主权。俱乐部本应自主决定战术和签约赞助商,但信兰成介入了这些决策,声称是为了统一管理,减少商业化影响。然而,这一举措导致赞助商的流失,球员们不得不参与更多商业活动,导致体力透支,伤病隐患增加。例如,姚明和王治郅等球员在休赛期本应专注于养伤和训练,却被安排参与各类商业活动,这影响了他们的恢复与比赛状态。
信兰成的管理方式也让王治郅的NBA生涯受到了影响。王治郅在2001年成为亚洲第一人,加盟NBA达拉斯小牛队,证明了中国球员能与世界顶级球员对抗。然而,信兰成多次要求他回国参加国际比赛,这影响了他在NBA的节奏和技术进步。最终,王治郅因为连续的征召未能充分发展他的NBA潜力,短短几年后便结束了自己的NBA生涯,转战俄罗斯联赛。
姚明的遭遇则更加惨烈。姚明自2002年加盟NBA后,很快成为火箭队的核心球员,也是中国男篮的领袖。信兰成上任后,对姚明的调度过于频繁,要求他在NBA休赛期回国参加各种国际赛事,影响了姚明的恢复和技术提升。姚明的脚伤问题本应在休赛期得到充分治疗,但频繁的飞行和低强度的比赛加剧了伤病问题。2009年季后赛,姚明因伤缺席,之后的几次手术也未能有效治疗他的伤势。2011年,姚明终于宣布退役,正值巅峰时刻的他,因伤病而过早结束了职业生涯。
信兰成的改革初衷是为了尽快提升中国篮球的水平,但由于忽视了球员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,他的管理方式最终给中国篮球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。
发布于:天津市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